译文
何人说秋天已经过去?残败的细长柳条,透过阳光还能看到它淡黄色的身影。夕阳斜照,稀疏的树林中透出明亮的光,我愿意一直站在西楼上看这夕阳下的美景。
树上栖鸦还未安定下来,那像金波般流泛的月色,又罩在青松的顶上了。江南到处是这样的美景,只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去欣赏它罢了。
注释
谁道:何人说。
尽:完。
毵毵(sān):细长貌。
鹅黄:淡黄色。小鹅淡黄的毛色。弄影,舞弄着光影。王安石《柳诗》: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按,鹅黄,本形容初春的柳色。这里说,衰柳在落日的余晖中,也染上鹅黄色了。
炯炯(ji
参考资料:完善
这是一首写江南日落黄昏的美景的词。
上阕中“毵毵”,是形容细长的柳条垂指纷披的样子;“鹅黄”,本来是形容初春季节柳条上刚刚萌发嫩芽时淡黄的颜色,在这里却用来描写秋天树叶转黄时的柳条,而且还加上一个“弄”字,把秋日衰柳写得风姿婀娜,意兴盎然,并不比芳春的柔条逊色。“落日疏林光炯炯”,则是描绘了暮秋时节的林间景象:虽无夏日浓荫蔽日的繁茂,却自有一番疏朗清逸之美;夕阳之光虽柔和不刺眼,却也清晰可鉴,照亮一方天地。“立尽西楼暝”,是作者久久伫立于西楼之上,直至夜幕完全降临,万物隐于黑暗之中,此情此景,无疑是对暮秋之美的高度赞美,令人沉醉不已。
“立尽西楼暝”的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