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五美吟·明妃

曹雪芹 曹雪芹〔清代〕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艳丽惊人的王昭君远嫁匈奴离开汉宫,年轻貌美的女子多是薄命人古今相同。
汉元帝即使不重视女子的美丽。为什么把决定权交给画工呢?

注释
明妃:即王昭君。晋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或明君。《西京杂记》记载,当时宫廷画师毛延寿为宫女画像,汉元帝按像召幸宫女。宫女们争相贿赂毛延寿,唯独王昭君不愿行贿。毛延寿就把她画得很丑,因而不为元帝召见。后来被遣出塞,远嫁匈奴。
出汉宫:指昭君出塞和亲事,远嫁匈奴。
红颜薄命:年轻貌美的女子命运不好。戚序本作“薄面”,庚辰本(此回据程高系统本抄配)作”命薄“,这里从列藏本。
君王: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明妃》写在了《红楼梦》第六十四回,是小说人物林黛玉所作。这一时期,贾府里已经呈现出了种种危机,“声威赫赫”的贾府,已是江河日下,濒临崩溃。而封建贵族阶级叛逆者林黛玉的思想,处处同封建正统思想格格不入。她的叛逆行动,同贾府的统治秩序和家世利益,直接冲突。贾府的卫道者们逐渐撕下了笼罩在家族骨肉关系之上的温情脉脉的纱幕,对她的冷淡与孤立也随之而加深,这虽然未能迫使她俯首屈从,却使她精神苦闷,感情抑郁,而又骨鲠在喉,无处倾吐。于是她便借《明妃》这首诗言志。

参考资料:完善

1、 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三结合”编写小组.《红楼梦》诗词选评.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5:191-192

简析

  《五美吟·明妃》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是对明妃遭遇的哀叹,后两句表达了对汉元帝做法的不满。这首诗借咏叹明妃的命运,表达了黛玉对爱情婚姻方面受人操控、不能自主的苦恼。诗中舍弃史书记载,借用了《西京杂记》记载的关于明妃的不幸传说,使全诗充满了愤慨之情。

赏析

  这首诗借对明妃命运的咏叹,抒发了黛玉在爱情与婚姻方面遭人操控、无法自主的苦恼。诗中,黛玉为明妃 “红颜命薄” 而叹息,同时对君王将大权交付画工的做法心怀不满,这些都承载着她深切的感慨。

  诗的前半部分哀叹明妃的遭遇,对此,黛玉以宿命论的观点将其归结为 “红颜命薄”。后半部分则以慨叹的语气,表达了对汉元帝行事的不满,最后一句用反问点明:“君王” 把决定王昭君命运的权力交给宫廷画师,实在是不应该。黛玉在为明妃抱不公的同时,也流露出同病相怜的同情。

  依据史书,王昭君出塞是为了民族和睦而主动请求远嫁匈奴呼韩单于。但黛玉在诗中没有采用史实,而是选取了传说,将昭

展开阅读全文 ∨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167篇诗文  88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夜闻海涛声

张惠言 张惠言〔清代〕

梦魂快趁天风,琅然飞上三山顶。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倩浮槎万里,寻侬归路,波声壮,侵山枕。
便有成连佳趣,理瑶丝、写他清冷。夜长无奈,愁深梦浅,不堪重听。料得明朝,山头应见,雪昏云醒。待扶桑净洗,冲融立马,看风帆稳!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雨

姚鼐 姚鼐〔清代〕

日暮东风休,掩卷幽窗静。
飒然春雨来,一室生微冷。
时有栖鸟声,自令虚怀警。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